學寶教育旗下公務員考試網站
網站地圖     設為首頁     加入收藏
當前位置:主頁  >> 申論資料  >> 熱點時評   
熱點時評
政治承諾,深化任期制的一種思路
http://m.7ozkvabd.cn       2011-11-24      來源:山東公務員網
【字體: 】              

  一個國家政治發(fā)展的成熟度,實際取決于這個國家從政者的民主歷練程度。政治承諾就是從政者必不可少的一種政治訓練,它要求從政者若有決心從事公共事務活動,則須有義務向人民做出許諾,爭取人民的信任和支持,并由此約束和限制未來的政治行動。

  

  我國實施政治承諾制已近20年。綜觀我國政治承諾制實踐,無論行政承諾還是黨員承諾,本質都是一種任職承諾,這種任職承諾在具體實踐中往往會變成職務承諾,即從政者所許諾的事務是其日常工作職責的一部分。即使對某些從政者而言,所做出的任職承諾超出其職務承諾范圍,具有執(zhí)政為民的政治意義,但它仍然只回答了從政者被選拔后要干什么,而沒有解釋他為什么得到晉升。這就要求必須將政治承諾推進到從政者任職之前,從任職承諾走向競職承諾,使政治承諾貫穿整個政治過程。

  

  競職承諾能解決干部選拔是“向前看”還是“向后看”的問題。目前我國干部選拔主要采取“向后看”的選拔標準,根據(jù)領導干部的履職資歷和施政業(yè)績確定其政治升遷。這一標準客觀上反映了一個人的從政能力和道德水準。但問題在于履歷完整、工作經驗豐富只能代表這個人曾經做事貢獻的程度,并不能保證他以后能做得多出色。解決問題的一個途徑,就是建立政治承諾制度,特別是競職承諾來加以約束。競職承諾意味著領導干部在任職前、競職伊始就要向人民自愿、公開做出承諾,不是以曾經的資歷而是以個人榮譽與尊嚴作擔保,接受公眾的評價和選擇,由此選拔出真正為人民服務的干部。

  

  競職承諾也能解決干部選拔是“向上看”還是“向下看”的問題。我國對干部選拔任用一般采取組織考核和群眾評議相結合的制度,在充分體現(xiàn)民意的基礎上,保證組織意見的貫徹,兩者最佳結合點是要看競職者是否能為人民群眾利益服務。但不可否認,在具體實踐中,有些地方組織部門獨攬用人決定權,沒有充分吸納民意,容易形成暗箱操作,導致一些領導干部只喜歡“向上看”,善于揣摩上級組織和領導的意圖;而不屑“向下看”,對人民群眾呼聲無動于衷。競職承諾的引入,可以使干部選拔的用人權和評議權有效地掌握在人民群眾手中。一方面,競職承諾要求競職者必須把對未來的政治設想公布出來,與公眾協(xié)商溝通,努力爭取獲得理解和認同。競職承諾的公開透明性使競職者必須兼顧組織意圖和民意,尤要以民意為本,唯此才可能有獲取任職的機會。另一方面,作為評判者和監(jiān)督者,人民群眾不再以結果論英雄,而是從政治承諾作出那一刻起,就可隨時隨地監(jiān)督從政者一言一行,評議其是否能夠信諾踐諾,使政治監(jiān)督過程化。

  

  競職承諾還能解決干部選拔是“向遠看”還是“向近看”的問題。博弈論研究表明,在頻繁變動的環(huán)境中,機會主義行為將占據(jù)主導地位。目前,一些領導干部中,確實存在一種政治投機主義傾向。他們?yōu)榱苏紊w,不是在任期內的四五年時間充分履政,只在換屆將至之時才臨陣磨刀,突擊政績,忽悠民意,糊弄組織。這就形成了有些地方發(fā)展中只“向近看”,不重長遠的現(xiàn)象。原因很大程度上在于缺乏有效的政治承諾制度,使人民群眾根本無從知曉從政者的施政規(guī)劃和政治打算,從而也無法約束從政者。

  

  簡言之,把政治承諾作為干部選拔的重要標尺,就是要讓從政者發(fā)聲。將競職承諾與任職承諾相結合,形成政治承諾,使民意上升為從政者的政治意志,由此達成從政者與人民群眾之間良性的政治溝通與對話,這將有效深化和完善干部選拔制度和任期制,促進中國民主政治的健康發(fā)展。

 



互動消息